产品搜索
产品分类
 
梅花落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9-18 12:19   
摘要:梅花落 【原文】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注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

  梅花落

【原文】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注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创作背景】

  此三曲是作者因题起意、即物取喻之作。干荷叶又名翠盘秋,为刘秉忠自度曲。刘秉忠生于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曾隐居武夷山为僧,后云中(今山西大同),时元世祖在藩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邀与同行,遂留侍世祖左右。至元元年(1264),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预中书省事,为元朝的开国元勋,但始终过着斋居蔬食的生活。从这样的经历来看,他在这三首曲中所表露的并非一位金遗民或宋遗民悼伤亡国、眷念前朝之情,而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生命的短促、人事的无常、朝代的更迭所怀的梦幻泡影之感。这是一位参与缔造王朝、饱历世事沧桑而又曾皈依空门、深受佛家洗礼者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观照和感慨。这里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元军攻占杭州在1276年,而刘秉忠此时已亡故,未及见南宋亡后的杭州景物。所以此处所摘的第三首曲子乃是以一个胜券在握的征服者的宰辅对南宋的覆灭遥作凭吊而已。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赏析】

  《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 亦指世间悠悠者流。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曰,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念其。之。其。,谓梅花; 念尔之尔,谓杂树。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桂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两者在比较中得到鉴别,强化,可谓相得益彰。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 (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明确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2.htm